春生,夏長,秋收,冬藏。從中醫的角度來講,每個季節都有它本身的特點,所以不同季節有相對應的調養方法,所針對的角度也是不一樣的。
很多人認為膏方是補的,是滋膩的,所以不適合夏季的,但膏方并不只是冬季的滋補膏,還有適合夏季的清膏。
在暑濕泛濫的夏季,我們身體陽氣浮于體表,內臟處于空虛的狀態,夏季炎熱,各種瓜果亂吃一通,外加上夏季雨水多,濕氣泛濫,而脾屬土,喜燥惡濕,脾胃負擔更重,種種原因疊加,夏季更是要注意調養,以健脾利濕,疏肝解郁,安定心神為主。
當然不同人群調養方式也各有差異,在夏季,這幾類人群更適合用膏方調理。
第一類人群:陽氣虧虛——手腳冰涼、易腹瀉等
陽氣虧虛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怕冷,陽虛嚴重的不論是冬天還是夏天手腳都是冰涼的,在夏天空調稍微吹一會兒就受不了。這種情況冬病夏治最適合不過,脾腎陽虛的這種體質在夏天恰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陽氣,吃適當的膏方,由內向外將身體內部的寒氣排出去,將身體的陽氣補起來。
第二類人群:陰虛——怕熱,手腳心發熱等
陰虛則生內熱,經常會有的表現就是手腳心發熱,口干舌燥,喝水多卻還是感覺渴,稍微一動就出汗,陰虛的人舌苔的表面會有小裂紋,嚴重的會有比較深的裂紋。本身就怕熱,夏天天氣又燥熱,更是既耗氣又傷陰,這種情況在夏天最是難熬,適合服用一些補氣養陰的膏方。
第三類人群:寒濕困體——
現代人多脾胃不好,又加上貪涼,涼空調,并飲品,夏天又天氣濕熱,濕氣在這種情況之下最是容易在體內淤積,濕氣一生,整個人都變得黏膩,身體困重不說,濕疹、痤瘡、長痘接踵而來,像腹瀉、身體浮腫、白帶濕臭、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等很多種情況都是由無形的寒濕造成的,所以夏季祛濕勢在必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