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已經來臨,雖然偶爾還是會下一場雨,但總體來說,氣候干燥,人感天地燥氣,也容易引發一些以干燥為表現的病癥,例如咽干、鼻干、口干、咳嗽少痰、大便干燥等等,屬于秋燥的一部分比較輕的癥狀。
雖然癥狀較輕,但是卻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。頻繁地喝水往往不能解決這種困擾,怎么辦?用食療呀!
秋天的食療,最常見的就是----秋梨。
秋梨,滋潤又好吃
雪梨是最好的潤肺水果,除了脾胃虛弱的人,一般人都可以吃。
尤其是對于有咽喉痛、口干、燥熱的人來說,可吃新鮮雪梨。
而對于脾胃虛弱的人來說,可用燉雪梨。
甚至還可以在燉雪梨時放入生姜、陳皮,即可減輕寒涼之性,增加潤肺和潤膚的功能,還起到溫養脾胃的作用。
此外,大家還可以選擇方便快捷的秋梨膏來對抗秋燥。
中醫認為,雪梨既能潤肺,又能清肺,所以它是清潤之品,再搭配一些養陰生津的藥材,自然就成了秋季滋補佳品。
據《本草求原》記載,唐武宗李炎,得了一場病,終日感覺口干舌燥,心熱氣促,服了上百種藥物均不見療效,御醫和滿朝文武心急尤甚,卻苦無良方。
正在人們焦慮不安之時,來了一位青城山下來的道士,他用梨、蜂蜜及一些中草藥配伍熬制的蜜膏治好了皇帝的病。據說,這就是最早的秋梨膏。
秋梨膏食譜
秋梨膏的制作食譜多種多樣,現列舉3個,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制作。
配方一
材料:梨3000克,麥門冬30克,款冬花20克,百合30克,川貝母30克,冰糖700克。
做法:
1.梨切碎榨汁,梨渣加清水再煮一次,過濾取汁,二汁合并備用。
2.麥門冬、款冬花、百合、貝母加10倍水煮沸一小時,濾出藥液,再加6倍水煮沸30分鐘,濾出藥汁,二液混合。
3.將藥液兌入梨汁,文火濃縮至稀流膏時,加入搗碎的冰糖末,攪拌令溶,再煮片刻即可。
用法:每次服10~15毫升,每日兩次,溫開水沖服。
配方二
材料:梨20個,羅漢果1個,姜5片,紅棗6枚,蜂蜜、冰糖適量。
做法:
1.姜切絲,紅棗去核切成小塊,羅漢果掰碎,梨洗凈去皮,梨肉擦絲備用。
2.取一個大鍋,放入梨絲和姜絲、紅棗、羅漢果,再放入80g冰糖,不加水大火煮開后小火燉煮半小時。
3.冷卻至溫熱后用紗布擠出梨汁,剩余梨渣等棄用。
4.將梨汁繼續用大火煮開,中火燉煮。待梨汁略微粘稠后,要不停攪拌,直至濃稠呈糖漿狀(冷卻后會更粘稠)即可。
5.喝的時候取一勺秋梨膏沖入溫水拌勻。
配方三
材料:雪梨5個,羅漢果2個,陳皮3克,炒苦杏仁3克,桔梗1克,姜適量,冰糖適量,蜂蜜適量。
做法:
1.將陳皮、炒苦杏仁、桔梗清洗浸泡,姜洗凈切絲,羅漢果掰成小塊備用,雪梨削皮擦絲并打成梨蓉。
2.將上述所有材料倒入鍋中,攪拌均勻,加入少許冰糖,用大火燒開,轉小火煮25分鐘。
3.煮好后,將梨汁晾涼并用濾網濾出殘渣。
4.將過濾好的無渣梨汁倒入不粘鍋,小火慢熬,邊熬邊攪拌謹防糊鍋。
5.待梨汁熬成黏稠膏狀即可出鍋,晾涼后加蜂蜜調味即可食用。
秋梨膏食用注意
帶痰咳嗽不宜
中醫講“燥邪傷肺”,燥為陽邪,從口鼻侵于肺,最易耗傷肺陰。
秋梨膏在熬制時所搭配的藥材多為麥冬、川貝等滋陰之品,因此對于陰虛肺熱之燥咳,特別有效。
然而,咳嗽有諸多證型,比如風寒咳、風熱咳、痰飲咳、肝火咳等,此時吃秋梨膏不僅效果不佳,有時還會雪上加霜。
胃虛寒手腳發涼不宜
秋梨膏具有生津、降火、養陰、潤肺、止咳等功能,是因為膏中所含的都是涼性、養陰生津的藥物,所以,脾胃虛寒、手腳發涼、大便溏瀉的人最好謹慎,或者不要服用秋梨膏,以避免虛寒癥狀加重。
直接飲用并非最佳
有人認為服用秋梨膏越濃越好,更有甚者以為直接飲用最好,事實上秋梨膏糖分很高,滲透壓很高,直接飲用往往會刺激口腔及咽喉黏膜,所以直接飲用并非最佳辦法,飲用時最好取一兩勺,用溫開水化開后再服用。